盘古网络 中文  英文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资质荣誉 新闻资讯 产品展示 政策法规 图片影像 专题报道 请您留言 联系我们
生物质锅炉
生物质燃烧机
清洁炉具
生物质燃料
生物质成型机械
生物质热风炉
防蛀用品
生态农业
炭气五联产设备
菌肥生产线
 
 
 
地址:辽宁合百意生物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0416-3762066
传真:0416-3762066
邮箱:lnhbyswz@126.com
向先进科技工作者学习
向先进科技工作者学习

 

姜华茂--荣获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姜华茂,男,1973年生,外科学博士学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东北泌尿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辽宁省泌尿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男科学分会男性不孕不育组副组长,辽宁省生殖医学分会委员,辽宁省预防医学会理事,辽宁省预防医学会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劳动人事争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邀编委,《山东医药》编委,《临床外科杂志》编委。近几年,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CA收录10篇,著书3部,培养硕士生研究生18名。主持和参与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共9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锦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近年获锦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辽宁医学院先进工作者、辽宁医学院科技先锋等称号,2011年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获第八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3年获辽宁青年科技奖。
      姜华茂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参加工作15年,致力于外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2007年在辽西地区开展尿动力学技术,2008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影像尿动力学技术,为大量患复杂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疾病的病人做出了明确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目前已完成尿动力学检查和治疗2000余例。在2009年担任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科技部部长期间对医院的科研工作进行了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除了自身医疗、科研工作出色外,还具有较深的理论教学功底,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广为好评。
      作为医院的业务院长,带领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水平科研、科学普及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建立了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平台,组织并规划项目联合申报国家重大课题,扩大了交流与合作。在日常工作中把医疗义诊与科普宣传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利用节假日和全国爱眼日、骨质疏松日、国际痴呆日等带领科室骨干、民主党派专家等在辽西地区尤其是边远农村开展医疗义诊与科普宣传活动,把义诊现场作为科普宣教阵地,制作了大量常见疾病防治的图片、文字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做医学科普讲座,向广大农民和市民进行科普宣传。通过专家义诊科普系列活动使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极大的方便了百姓就医,并提升了基层医疗单位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医院知名专家对基层医生一对一的帮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专门建立网站,利用网络传媒作用开展科普工作,使专家与老百姓在网络上交流,推广医学科普知识。同时作为辽宁省性医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组织了辽宁省性医学的科研和科普工作,印刷了大量宣传材料普及性科学知识及性道德教育,促进了辽宁省性科学的普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增进婚姻家庭幸福的社会安定团结,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九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佟勃勇
 佟勃勇,19619月生,1987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真空专业,工学学士,毕业后被分配到锦开电器集团电炉公司(原锦州变压器电炉厂),先后任锦开电炉公司车间工艺员、电炉产品设计员、设计室副主任、主任、设计部副部长、部长、技术副总兼总工程师。现任锦开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炉及工业炉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工业电热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21委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20012月被评为辽宁省第二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200912月被评为辽宁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标兵。201211月被评为辽宁省讲、比活动科技标兵。四次荣获辽宁省监狱管理局个人三等功。2007年度荣获辽宁省监狱管理局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标兵称号。五次荣获锦开电器集团公司年度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要从事电炉设计研发工作,研发的工程型高温度梯度单晶炉、1.5吨真空感应熔铸炉和制备炭/炭复合材料(民用大飞机及战机刹车副)化学气相沉积炉及高温石墨化炉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航空及军用战机使用的高温合金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现代化冶金设备。撰写的《铸造手册》第3---铸造非铁合金11章:铸造非铁合金熔炼炉,于20117月正式出版。参加过国家863项目,第一完成人获辽宁省政府新产品奖二等奖1项,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锦州市科技攻关一等奖6项。
      佟勃勇同志始终注重自身政治思想方面的修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地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群众威信较高,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曾多次荣获单位的年度先进工作者2013年度荣获省直监狱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二十七年来,佟勃勇同志先后参加一般设计、主设计、主管设计,主持开发了几十种真空电炉新产品及工艺创新、质量管理等工作。2001~2002年主设计了当时填补国内大型真空感应熔炼炉——1.5吨真空感应熔铸炉,并推向市场,实现转化,替代了进口。为我国军工用高温合金生产提供了可靠的现代化冶金设备。2005—2013年主管、主持开发了系列填补国家空白的制备炭/炭复合材料(民用大飞机及战机刹车副)化学气相沉积炉及高温石墨化炉。炭/炭复合刹车副用材料制备的国产化,意味着我们国家有能力自我生产,取代进口,节省高额的国家外汇,对确保我国主力战机和民用大飞机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为此首批应用我单位制作的化学气相沉积炉及高温石墨化炉生产制备炭/炭复合刹车副的中南大学在任校长黄伯云教授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大奖。中南大学给我单位发来感谢电。1996年作为主设计之一参加了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牵头国家863项目难熔金属及高纯贵金属提纯制备项目中冷坩埚真空感应熔炼设备的研发与制作,填补当时的国内空白,由此获得司法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2年作为项目策划与决策人,主持设计了与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联合研制的《工程型高温度梯度单晶炉》,该设备研制具有自我创新,是提升我国主力战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单晶叶片使用寿命的换代专用设备,以往我国从事战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单晶叶片生产技术的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由于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加之国外封锁,严重影响了单晶技术的进步和单晶叶片的应用进程。该设备的成功研制与投产运行,突破了主要技术关键,实现了高温度梯度和计算机高效控制,生产效率提高1倍,可喜的是单晶叶片的成品率提高了1倍多,技术与设备居于国内领先,一些主要技术指标已逼近或超出全球生产真空冶金设备顶尖的德国ALD公司,并逼近国际先进水平。因此该产品荣获2012年度辽宁省政府新产品奖二等奖。为我国航空及军用战机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除上述之外,近几年主持主管设计了真空感应底铸炉、等离子快速烧结炉(SPS)、电阻加热化学气相沉积炉、空间技术应用的热冲击试验装置、真空感应熔炼定向凝固炉、超大功率超大加热尺寸的高温(2600)石墨化炉的研制工作,为单位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中国真空电炉产品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国内真空电炉行业的研发及制造专家。
 
第九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周宝新
      周宝新,男,19714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锦州农业科学院院长助理兼科研处处长,长期在农业科研一线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近10项省、市级农业科研课题,取得科技成果14项,获奖成果9项。其中,省级奖励2项(辽宁省科技贡献二等奖),市级奖励7项(锦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锦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多年来一直担任省科技厅和锦州市政府农村科技特派团副团长。相继从事了玉米、高粱、花生新品种试验示范及配套技术研究的课题,尤其致力于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及农民培训教育工作。2011年荣获第三届锦州青年科技奖,2013年被评为锦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辽宁省第九届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年入选辽宁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2014年入选辽宁省第八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
     
长期以来开发推广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3项。其中有玉米新品种:锦单9、锦单10、锦单18、锦单20、锦玉青贮28等。高粱新品种:锦杂93、锦杂94,锦杂100、锦杂105、锦杂106等。花生新品种:锦花7、锦花8,锦花9、锦花10、锦花11、锦花12等及一批大豆、杂粮、蔬菜新品种和玉米精量播种和花生地膜栽培等一批农业适用新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亿多元。积极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申报建设工作,几年来申报建设国家的重点项目有:锦州市专用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锦州市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平台项目、锦州市大型商品粮基地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项目、辽宁省花生国家区域试验站项目、锦州市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工程项目,辽宁省锦州市农作物区域试验站项目。这些项目共争取国家财政资金2000多万元。项目的建成,改善了我市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在良种繁育、科技服务、农民培训,示范普及上对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创造了非常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仅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平台项目就示范推广了1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农民5000多人,农民因此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由于这些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已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亿元。
     
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经常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为农民无偿提供了大批科技成果和技术指导,进行科技服务,先后组织开展50多次专题技术培训,听课农民近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农民技术骨干和专业技术员。
      
长期以来,该同志在农业推广示范、科技服务、教育培训上为我市农业经济繁荣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九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董锦坤
 
 
      董锦坤,男,19697月生, 200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副教授,2010年晋升教授。现任辽宁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结构抗震抗风及结构振动分析。
      攻读博士期间,师从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刘斌教授,从事了结构抗震与抗风方面的科研工作。并参加了导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横向课题,锻炼了自己科研方面的能力。
      攻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致力于科学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共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EI检索的文章有15篇,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与辽宁省自然基金的研究,并主持并完成了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结构混合控制新体系研究。共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并获得了授权。出版编著一部,普通高等教育土木工程系列教材一部。2013年,与沈阳建筑大学合作的项目土木工程混合控制及其优化研究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奖项的研究成果在沈阳市浑河动漫桥等系列工程、重庆永川区城市桥梁检测等工程中获得了很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4年,与沈阳建筑大学合作的项目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研究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以来,利用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先后对近500余万平公共建筑、300余栋住宅和500余所学校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其中沈阳市浑南新城综合管廊一标段工程产值29368.0683万元。赤峰市友谊大桥桥梁及引道工程产值10568.1459万元。该成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受到各检测加固公司的一致好评。

      从教以来,共主讲过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新型建筑材料、大跨度桥梁抗震和抗风,建筑设备工程、水力学等课程,指导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等。所指导学生的论文获得了辽宁工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并指导大学生参加辽宁省结构大赛并获得了好的成绩。指导的硕士论文获得了辽宁工业大学优秀硕士论文。
 
第九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马鸣潇
 
      马鸣潇,男,籍贯内蒙古赤峰市,19738月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辽宁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主任,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农业实验动物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理事、教学委员会委员,东北三省实验动物专家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实验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辽宁省畜牧兽医学会人兽共患病学分会副理事长,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动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分子病毒学、动物传染病学和实验动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本着密切联系生产一线,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读研期间,在我国著名分子病毒学家金宁一研究员指导下,首次建立了H5H7H9型禽流感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研制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鸡痘病毒重组活载体疫苗,完成了口蹄疫病毒拯救及其口蹄疫病毒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等。2008年针对辽宁地区大面积爆发中蜂囊状有虫病,使得辽宁部分地区的中蜂濒临灭绝,严重影响中蜂业的发展和保种工作,及时调整研究方向,与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兴城办事处(即兴城兴牧蜜蜂遗传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展开合作,经过近5年多的努力,已在蜂病毒病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首次完成了CSBV-LN株囊状幼虫病毒的全基因组测序,基因背景分析,结构蛋白鉴定与免疫原性分析,首次建立中蜂囊状幼虫病检测体系,并于在20108月份首次将抗中蜂病的卵黄抗体应用在中蜂囊状幼虫病的防治,挽救了辽西地区仅存16箱患病中蜂,并获得发明专利,以此为基础,自2011年至今,先后在辽宁、吉林和河北等地,进行推广实验,有效的控制了中蜂囊状幼虫病。基于上述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863”课题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4项,参与各级课题多项,获得专利3项,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14篇被SCI收录,5篇被EI收录,2篇获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奖。部分研究成果分别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2012年学术年会和2014年学术年会进行了报告交流,并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2年和2014年学术年会主持专场分会,同时2014学术年会被聘为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奖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曾经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畜牧科技贡献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2009年被评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2013年先后获得锦州青年科技奖,锦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第九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任甫
      任甫,男,19703月生,医学博士,解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药学博士后。辽宁医学院人事处处长,辽宁省国人体质特征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解剖学会人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体质调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态学会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
      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第三批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005年被评为锦州市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荣获首届锦州青年科技奖,2009年荣获第七届辽宁青年科技奖和锦州市市级学术和技术领军人物称号,2012年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第一层次),2013年被评为锦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14年被评为第九届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被评为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双千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作为人事处处长,他每天要完成大量繁杂的行政工作;作为解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还要留出时间承担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作为学者,他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5个科研项目,还兼职多个学术团体职务。多年来,任甫教授几乎没有休息过双休日。从他身上,体现了一种勤奋敬业、永不疲倦的精神;一种坚持不懈、追求卓越的精神,他的学生如是说。
      从事科研工作20余年,任甫教授始终勤奋刻苦,严谨治学,把人类学研究方法有机地应用在解剖学、法医学研究中,在法医人类学、体质人类学、分子人类学等领域都进行了有特色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并创造了多个首次纪录。他首次提出了利用肋骨组织结构特征推断年龄的新方法,解决了尸体毁损严重、面目无法辨认、骨骼破坏严重、形态特征不易辨认时的年龄推断问题;在国内首次详尽报道了焚烧后的骨骼组织形态特征,以及骨骼保存状态与DNA判定结果之间的关系,填补了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首次利用扩增XY染色体同源基因片段—Amelogenin基因对烧骨进行了性别判定,分析了该法的成功率和可行性,为烧骨的性别判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首次提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判定性别的临界温度为350,超过350以上被焚烧的骨骼无法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判定性别,该研究将骨骼性别判定从简单的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提高至分子水平,是研究手段上的一个飞跃,尤其适用于法医学、人类学研究中烧骨微量检材鉴别死者的性别,确定尸源,尽快破案,因此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目前,任甫在人体颅面部的几何形态测量研究上,采用的对人体颅面部解剖学标志点的三维测量技术属于世界首创,得到了国内法医颅面鉴识专家兰玉文的高度评价,课题组的研究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近年来,任甫教授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2项,教育部重点科技基金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科技厅攻关课题2项,省教育厅课题6项,获得省级科研成果5项,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锦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并多次作为专题分会场主持人主持学术会议;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的6篇;参编专著7部,参与编写的《中国人体质调查(第三集)》和《中国人解剖学数值》两部专著是我国最权威的体质人类学系列著作,而《人的骨骼年龄》是我国该研究领域的第一部专著。
(来源锦州市科协) 胸片100%曝光愤怒|17.c-起草官网|JUL-965毕业典礼之后
上一条:科技工作者摄影大赛
下一条:锦州工程师杂志对全球清洁炉灶联盟来访的报道
[ 返回 ]
        >友情链接: 炉具网公司销售百度新能源网全球清洁炉灶中国清洁炉灶辽宁省再生能源协会空气质量时时看
地址:辽宁合百意生物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电话:0416-3762066  传真:0416-3762066
版权所有:辽宁合百意生物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辽ICP备2023013894号-1  技术支持:盘古网络 [盘古建站]网络经济主体信息